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辽宁盘锦红海滩风光  ·西藏风光:天湖纳木措  ·优秀影人:广西摄影家黄善明(2011.7.11-2011.7.24)  ·赤水丹霞风景区  ·每周影人:河北摄影家刘永占(2009.12.21-2009.12.27)  ·中国现代文学馆: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学展览馆  ·哈尼族——最古老民族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  ·优秀影人:江苏摄影家——黎非[2017.11.1--2017.11.30]  ·优秀影人:内蒙古摄影家——狄敏杰(2014.8.25--2014.9.21)  ·辽宁省省会——沈阳  ·优秀影人:宁夏摄影家李学东(2011.9.5-2011.9.18)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江西上饶三清山  ·优秀影人:甘肃摄影家——王皓[2015.9.1--2015.9.30]  ·优秀影人:湖北摄影家李昌理(2012.1.9-2012.1.22)  
更多>>
回忆西沱
CCN传媒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罗晓娜 

  西沱镇是座落在长江南岸一个普普通通的古镇,一条老街从江边码头沿着山脊巴盐古道、弯弯曲曲爬上山顶独门嘴,两条小溪在老街背后茂密的榕树林中无声无息的流淌着;寅时刚过,晨曦初露,夜宿在江边码头轮船仿佛从梦中醒来,吼出了长长的汽笛声,将船夫、力夫、商贩、客商、旅客唤醒;一刹时,轮船的汽笛声、船夫力夫的吆喝声、商贩旅客叫买声、街后小溪边上少女们洗衣嘻闹声,携着江涛声唤醒了西沱古镇,开始了西沱古镇老街上居民们新的一天;老街是一条沿着巴盐古道青石阶梯而修建一条“坡坡街”,坡坡街上渝东南特有的穿斗木结构建筑鳞次栉比,白色夹泥山墙层层点染,青瓦屋面重重相叠,青石阶梯随坡就势,街道商铺摩肩接踵,茶馆戏楼余音绕梁,榕树摇曳,天井品茶,溪流生风,夏眠屋檐,老街像浑然天成的云梯一样伸向云端,其景集古朴典雅于一体,夺鬼斧神工之妙,令人拍案叫绝。然而,西沱古镇云梯街的居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对西沱古镇上的云梯街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却没有感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中。


  1984年12月,石柱县文化馆一位文物工作者为了调查三峡工程淹没文物,来到了这里,被这西沱古镇直通山顶的巴盐古道、独特布局的石阶街道、满街的商贾云集的店铺、星落密布的会馆寺庙、江南徽派建筑小巧玲珑、土家吊脚楼建筑简朴粗犷所感动,用激动的心情给这条古街取了一个有文人气息的名字“云梯街”,用不成章法的诗句,描绘了西沱古镇云梯街。巴盐古道通川鄂,云梯水埠连川江;千船万帆朝龙眼,三教九流汇乡场;会馆寺院戏楼闹,店铺客栈力夫忙;火龙入江夜喧嚣,灯火云梯架天上。


  千步石阶云梯街,穿斗山墙层层叠;老砖青瓦夹泥墙,前店后堂桂花香;雕梁画栋龙凤脊,回廊挂落花格窗,天井听雨看春秋,堂中品茶眠冬夏。从此,西沱古镇“云梯街”便闻名中外。其实,早在明清时期,西沱古镇就闻名遐迩,明末清初巾帼英雄秦良玉就曾在西沱镇的南城寺进香朝拜,并捐资重修南城寺。两江总督陶澍在二十四年(1819)冬,出任川东道时,晚泊西界沱触景生情,写下《泊西界沱寄题秦太保良玉玉音楼》。


  1940年美术大师徐悲鸿于南洋根据在重庆市西沱镇所画速写或黑白照片整理创作而成油画《西沱风景》(71×88cm),在2007年7月7日在浙江皓翰首届中国爱德艺术名家作品公益性拍卖会上以成交价为1386万元拍卖。1985年重庆市建筑工程学院、西南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们来西沱镇考察后在《建筑》杂志(1985年第五期)发表学术论文《民居-创作的泉源》,高度地评价西沱镇是集“思想、功能、地形、空间为一体”的古代民居城镇;同年,中国《当代》文学杂志发表了著名诗人邹荻帆的《西沱镇即景》一诗,称赞西沱云梯街是“土、汉两族和好的结晶,在崇山峻岭的江滨,塑造了这座山镇”;1993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西沱镇拍摄《奇石雄柱》风光专题艺术片,并在一、二、四、八频道用中英文播出,引起了国外不少建筑、考古学、人文专家的重视。


  1993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古建筑系教授汤羽扬率领三峡文物考古队来到西沱云梯街后,为西沱云梯街的奇特布局所惊叹,认为这是在中国集镇建筑史上史无前例,在她的学术论文《从忠县、石柱县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谈三峡工程地面文物的保护》中呼吁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对西沱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途径措施。


  1995年美国F.AASSOCIATES教授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舜薰教授来西沱镇考察后,美国教授欣喜若狂地认为在西沱镇找到了商业经济是古代城镇起源的典型,而西沱镇的兴起比西欧城镇的兴起要早得多,商业城镇的真正起源应在中国,并将西沱古镇云梯街纳入了他讲授中国古代城镇课中的范例。


  1988年10月,1999年9月,由世界银行投资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文化遗产战略规划项目的专家美国盖蒂,艺术人文科学研究所戴蓓岚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者、人文考古学家蒙哥妮,意大利A、R、S普洛格提公司副总裁史库帕和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王川平、市博物馆馆长刘豫川、市文物处处长邵卫东、市文物专家吴涛、陈祖林、徐惠在西沱镇云梯街考察后,十分感慨在长江三峡库区中唯一的土家族地区现在竟然还有保留着如此完好古建筑群的古镇,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有如一座巨大的、原生态的博物馆。西沱古镇位于石柱县北境长江南岸临江缓坡上,与长江名胜石宝寨隔江相望。1986年石柱县人民政府公布云梯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2003年11月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7月,石柱县西沱古镇评为重庆市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天街。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沱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命名石柱县西沱镇巴盐古道文化为第一批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西沱镇以云梯街明清及部分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群为主体,云梯街全长860.64米,宽约2-6米,89个平台,692步石阶梯,海拔高程从江边码头145米到山顶独门嘴321.6米,高差为176米。西沱镇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二圣宫、关庙、永成商号、下盐店、禹王宫、南龙眼桥、北龙眼桥)、县级保护单位云梯街街道和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成商号遗址,熊长兴,张爷庙,吊脚楼,西沱名人熊福田故居及墓葬、德盛祥、绸缎庄、陶斯忠中西建筑、生记客栈、独门嘴黄桷树和文革建筑原食品站、一里半石桥、千脚泉、盐铺等,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巴盐古道及沿街分布的明清商铺、宗教建筑、会馆驿站、特色民居和近现代典型建筑群。


  西沱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古代商业使云梯街积淀刻深厚的文化内涵,云梯街的各类古民居、商铺、会馆、寺庙等古建筑是古文化的集中载体,其西起长江岸边,沿山脊蜿蜒而上,至山顶独门嘴,晴天隔江相望,石阶层层叠叠,石板光耀剌眼,状如云梯,直上云霄,故称“云梯街”,当地人也称其为“坡坡街”。 由江心向云梯街看去,街道形似巨龙,由山顶盘旋而下,街道在临江岸边的两则各有一座石拱桥称为“龙眼桥”,其浑园恰似龙眼,西沱云梯街则状似龙身,在阳光闪烁光彩的青瓦则是片片龙甲,街道两边的迎风招展的榕树则是龙爪,气势磅礴、摇头摆尾地直扑长江饮水,在夜来灯火云梯辉煌之时,造就了西沱一景“火龙入江”,其形其势,何等状观,故学者、专家们称西沱云梯街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西沱镇原名西界沱,春秋时期为巴与楚交界的之地,秦汉时为巴郡,在南北朝时,因石柱隶属的时有变更,镇名则时有不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此地为“界坛”,清·乾隆年间李元在《蜀水经》中称此地为“石鼓峡”,清·陈登龙在《蜀水考》中称此地为“界滩”。西沱镇古为“巴郡之西界”,因地处长江南岸的回水沱(即回水湾),又因地处忠县、石柱、万县交界处,故俗称“西界沱”,今称“西沱”。


  西沱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古镇,远在新石器时期,古代巴人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生活着;形成了长江上游特殊巴人文化;在西沱镇的区域上分布着商周时期的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砖瓦溪遗址、公龙背遗址;商周时期,西沱镇属古代巴国及巴民族的活动地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东郡……东接建平,南接武陵,西接巴郡,北接房陵,奴、獾、夷、延之蛮民。”从长江三峡地区以及石柱县境内的悬棺葬来看,春秋战国时期,西沱镇属于号称板盾蛮的古代民族与有崖葬习俗的獾、延古代民族活动的地区;此时,西沱镇则属于巴东郡南浦县(今万县)的南境。


  从1972年至1984年西沱镇发现的中间堡汉墓群、陶家坝汉墓群等汉代砖室墓群表明,在秦汉时期,西沱镇的农耕文化就十分发达,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城镇。唐、宋时期,西沱镇已是川东、鄂西边界的重要商业贸易城镇。《华阳国志·巴志》上有:“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临江县(今忠县)的监、涂二地区,以产盐而闻名,西沱镇则成为了“川盐销楚”的商业贸易中心城镇和巴盐古道的起点之一;同时西沱镇在经济、文化上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其时西沱镇商贸繁荣、店铺林立、寺院众多、热闹非凡。西沱镇南城寺中所藏木刻碑文有:“南城寺系汉、唐古刹,为众善乐捐兴建”。可见在汉、唐时期西沱镇已是商业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人口众多的商贸城镇。明、清土司时期,西沱镇为石渠里十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西界沱巡检司。《石柱厅志》记载:“忠、万交邻为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也。置塘讯且设巡检驻之。”由此可见在明、清时期,西沱镇是一个热闹非凡、商业发达、客栈遍布、店铺林立的商贸易重镇。

 

西沱名镇的主要特点:
1、因盐兴镇,历史悠久。
  西沱镇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西沱镇有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在商周时期,是川盐销楚的古代盐市,在秦汉时期,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商镇。西沱,因盐而兴,“川盐销楚”盐运大道起点和货物集散地,“长江千里古盐道”——川鄂千里盐道的起点。《华阳国志•巴志》上有:“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临江县(今忠县)的监、涂二地区,以产盐而闻名,西沱镇则成为了“川盐销楚”的古代商业贸易中心城镇和长江上的重要货物中转码头;在唐宋时期是“施州弯以粟易盐”口岸,“川盐销楚”盐大道起点,成为了川东要镇,明清时期,西沱镇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中枢要镇,达到了西沱镇发展的高潮。从西沱—鱼池—黄水—枫木—汪营,至湖北利川、咸丰、恩施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巴盐古道;同时西沱镇在经济上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西沱镇商贸繁荣、店铺林立、寺院众多、热闹非凡。


2、因道建街,布局奇特。
  “川盐销楚”使西沱镇成为了巴盐古道的起点,一条古盐道从江边码头沿山脊而直上山顶独门嘴,商贾客贩们为了争夺生意,抢占有利位置,招揽盐商、力夫,在码头至独门嘴的古盐道上,你修客栈、我修店铺,他则营造会馆寺庙,在有意无意之间,仿佛旨天人合一般的,在西沱镇造就了一条垂直长江、青石阶梯街道沿山脊而上云梯街,一反平行长江的街道布局,在长江古镇的布局上独树一帜,在排污、供水、采光、遮阴上有着古人独特的思想。人们因地制宜的在岩石上凿成或条石砌成街面、阶梯,现存89个平台为当时盐道上供背盐人歇气坎,“一里半石桥”、“ 千脚泉”是当时云梯街巴盐古道上的位置标识,下盐店、同济盐店、盐铺的石质古盐柜为当时盐商兴盛的重要实物。同时,云梯街四通八达的横向巷道,是西沱古镇柴集、窑市、中药材市、竹木市、猪牛羊等市的主要重要通道,也有着人流交通、消防灭火的功能。


3、移民会聚,商业兴镇。
  由于西沱古镇商贸城镇中心与码头枢纽的兴旺,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使西沱镇成为了客商与难民移民之地,明清时期因此还设置了一个准县级机构西界沱巡检司。商业造就了云梯街。在西沱镇有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天宫)、陕西会馆(三元庙)、广东会馆(南华宫)、福建会馆(天上宫妈袓庙)、关帝庙(山西会馆)、张爷庙(四川会馆)等7、8家,镇上及周边寺院有紫云宫、南城寺、八角庙、大阳寺、庆中堂、醒默寺,商店、客棧、食店、茶馆、戏楼、妓院等上千余家。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镇,是由国家统治政权机构先设立地域辖区行政管理政治中心而兴起,而西沱古镇却不是因为设立辖区行政管理政治中心兴起的城镇,而是因为盐业、码头、商贸、巴盐古道兴起的古镇,整条街道正面都是商铺客栈为主,使皇权的衙门、神权的寺院只好分布在云梯街道的背后,从而也使西沱古镇成为了一个没有城门、城墙的开放型商业古镇,在我国城镇起源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4、民风淳朴,人文会粹。
  石柱县是长江边上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虽在历史上经过了数次移民,土汉文化交融如水,孕育了浓郁的土家族民风民俗与汉族传统文化习俗,长江号子、巴盐古道盐运民俗、玩牛、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西沱镇商贸发达,文化先进,早期的同盟会员熊佛恬、蒋介石保健医生熊丸名人、川东地下党等在重庆历史上都是闻名于世的。


5、前店后堂,功能合理。
  西沱古镇由于地处山地地形,街道因巴盐古道而建,在建筑取向、布局上也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十分随意。云梯街的建筑都是以“前店后堂加花园”形式布局,将商铺作为建筑的主要功能,客堂、居住、休憩等功能布局在建筑后部。同时,在建筑风格上也充分融合了江南徽派“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文人气息,也体现了土家建筑“穿斗梁架牛角挑,吊脚丝檐转角楼”质朴性格,西沱古镇上的熊家药房、熊家宅院就是土汉文化交融的代表,在建筑上富有土家吊脚楼据高临下、古朴厚重的气势,同时也具有江南粉墙青瓦、小巧玲珑的文气。西沱古镇云梯街有着建筑之灵气,书卷之清香,商贸之繁华,历史之沉钩,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世界建筑的脊梁,长江水道的驿站,民族文化的舞台,商贾云集的会馆;在这里可以重温先人的足迹,体验商贾生息,阅览土家风情,探索自然奥秘。  蒋 屏二〇一一年十月

文章来源:CCN传媒 (信息发布:石柱将)
文章内容与读者观点由CCN会员或CCN读者发表,并不代表CCN证实其描述或同意其看法。文章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到(serv#ccnpic.com 请将#改为@)。
精彩文章
业务合作热线

电 话:52837246

E_mail:serv@ccnpic.com